html模版上海市教育考試院院長鄭方賢:新高考帶來的變與不變 —上海高考—中國教育在線
新高考帶來的變與電動床墊價格不變

2017年是上海市高考綜合改革全面實施之年。到目前為止,高考新政在政策層面的內容,已經塵埃落定。前期,我們已公佈瞭外語“一年兩考”並增設聽說測試、數學試卷不分文理、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納入高考評價體系,以及由三門統一高考科目與三門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科目所構成的高考總分等。不久前,高考志願填報和投檔錄取實施辦法也已公佈。

記得兩年多前,當上海新高考方案宣佈實施並公佈相關政策時,教育系統內部並沒有多少切身的感受。隨著高中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我們可以逐步感居家電動床價格覺到由高考改革所帶來的高中教育改革,並且自然地期盼新的高考招生錄取細則發佈,這充分說明以高考改革作為教育改革突破口是抓住瞭關鍵。

可以預見,我們的基礎教育、高等教育以及學電動床床墊生、傢長將以不同方式繼續感受高考新政帶來的變化。

新高考,是一次自上而下、制度先行的改革

長期以來,高考起著基礎教育指揮棒的作用。高考要考什麼,學校就會教什麼,而學生就會習得同樣的內容。基於此,我們把聽說測試納入外語統一高考,高中因此在日常教學中也增設瞭聽說內容的教學;不分文理的數學試卷講究高中學生共同的數學基礎與思維,高中課堂也就更為強調豐富的數學應用;同樣語文試卷設置瞭體現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考查的積累運用板塊,同學們也就更為關註語文學習中的傳統文化內容等。以高考制度改革帶動教育的變革,使得高中學生按照理想模式成長的終極目標得以實現,這大概就是我們希望看到的變化。

此次高考改革與以往自下而上的改革不同,它是由頂層制度設計引領,促使各地具體執行的改革模式,由此來帶動基礎教育模式以及培養目標的改變,最終使之回歸教育本質。當然這並不是說改革缺乏內在動力,而是整個社會長久受制於應試教育體系的困擾,迫切渴望加以變革以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又苦於找不到理想的改革途徑,同時現有階段人們對於人才的認識與需求也提出瞭改革整個教育體系的要求。顯然,對於一直被認為是指揮棒的高考招生錄取制度,是最合適的改革切入點。

因為是制度性的改革,所有參與者就會直接感受到其中的變化。比如,以兩年來實施的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辦法的效果看,由於剛性要求每位高中學生必須在校外完成60學時的社會實踐志願者服務,教育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建立起瞭以社會實踐基地為載體的社會教育體系,以接納所有高中生的社會實踐需要。

兩年來,絕大多數同學、傢長和高中學校都已經將開展社會實踐視作為高中階段教育的基本內容,這是一個極大的進步。通過略帶強制的制度推行,以達到提高認識、實現教育改革的目標應該說是相當有效的,也就直接改變瞭高中學校長久以來存在的忽視社會實踐的現象。隨著社會實踐全員、全時要求的實現,原來在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方面有特色的高中學校,也愈加提升社會實踐的內容與水平,大量的研究型學習和科創活動進入瞭高中培養內容,事實上使得上海的高中教育水平不斷提高。同樣,由於學業水平考試制度的實行,在完成相關科目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的基礎上,同學們要從中選擇3個科目參加等級性考試。雖然受制於學校的場地、師資等條件,但以選科走班為特征的走班制教學組織模式被廣泛采用,這也使得我們的高中教育模式發生瞭根本的變化,部分高中學校與現代高中教育更為接近。

學生對未來的思考,從高中確定等級考科目開始

當厘清我們的基礎教育究竟是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時,新高考制度將對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影響自然也就一目瞭然瞭。我們要培養的是能夠掌握自己的發展,有自我規劃、自主選擇能力的人。中學、高校和學生之間的關系也就一目瞭然瞭。理想狀態下,中學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培養他們自主選擇的能力,大學通過辦學實現特色發展,為學生提供選擇的空間,而學生則是在成長的過程中,除瞭知識和能力的積累以外,還要學會自我規劃,自我選擇,成為一個獨立的完整的人。

由於實施等級性考試科目的6選3機制,促使學生根據資源環境及本身的需求學會取舍、學會選擇,這對後期的大學申請以及未來社會生活的多方面都產生瞭積極的影響。傳統高考制度下,每年的高考志願是以志願填報的那一刻所確定的,學生對未來的選擇僅限於高三階段高考前後才會加以確定,因此高校也常抱怨學生關於專業與愛好、職業與生活等基本沒有主動的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

新高考方案使得學生對未來的思考從高中確定等級性考試科目的時候就開始瞭,也就是對未來的選擇是與高中生活相伴隨的,既要考慮自身所長、也要考慮大學專業所需。事實上,高校實行院校專業分組招生的做法,也是適應瞭考生多元選擇、學校特色辦學的需要,院校專業組不受限於學科,為實施多元的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留下瞭空間,這會促進高校更註重特色發展。

新的高考方案還隱含著一個重大變化,既是有關思想認識上的也是技術操作層面的,這就是從過去的分數公平往機會公平方向的轉變。

新的考試改革和錄取改革顯著提高瞭學生的選擇機會,也把諸多選擇及判斷所帶來的效益與風險放在瞭考生及傢長面前。

比如,新高考方案使得學生有可能進行學業規劃,導致學生之間學業進程的差異。如學生在高二年級已經參加地理、生命科學的學業等級考,在高三隻需要參加1門科目的等級性考試;如果對一月份的外語第一次高考成績覺得滿意的話,統一高考的三天也隻需要參加一天的語文、數學兩門科目的考試,可以形成有效的學業壓力均衡規劃。再往前追溯,等級考科目的確定也充滿瞭選擇性,等第是按比例劃分、計入高考總分時再予以賦分,這樣等級考成績除瞭與考試試卷的得分有關,更與選考學生群體有關,所以選擇科目時就連帶選擇瞭不同的考試群體,由於充分的自主選擇,實際上是無法預先估計考試群體的。同樣,考生外語的兩次考試可能產生的不同效應,外語聽說測試的場次和考場分配等都透露出此次高考改革已經提示機會公平時代的到來。當然,以目前的情況看,能進行自主選擇和規劃的學生肯定是鳳毛麟角,但隨著改革的持續推進,學生會在一個有選擇的環境裡,通過不斷的探索、嘗試、失敗,在經驗和教訓的積累基礎上學會選擇,學生之間的差異因為選擇而被有效區分和分化。

從根本上提升自己,是應對改革變化的最佳辦法

改革的最終目標是使得所有人都能夠有更大的獲得感,但是改革不是革命,決定瞭任何改革不會顛覆事物本身,而是更多表現在對於事物的局部、環節電動護理床推薦的變革和改良,尤其以現在流行的問題導向思維難免使得改革舉措更多是應對目前所認識和理解的問題。比如,高考綜合改革中提出的“高考不分文理”、學業水平考試方案、綜合素質評價報告等,都是針對學生培養中越發加劇的分科、偏科傾向和社會實踐弱化現象。

就目前來看,高考改革所帶來的基礎教育變化確實呈現出這樣的導向效果。另一方面,凡事物均有自身發展的規律,改革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事物發展的路徑,但事物本身的發展規律是不變的。這意味著改革不改變事物的本質屬性。以考試改革為例,可能對考試科目、計分規則等有調整,但是通過考查篩選出名列前茅學生的考試基本功能或根本屬性是不會改變的。

因此,可能並不存在具體到每個人的改革滿意度,或者說並非每一個人都會有改革的獲得感。如每年我們總能接到個別考生或傢長的投訴,指某科目試卷難度提高或評卷不公正導致落榜。但瞭解下來,往往該考生的高考成績是處於所有考生最後百分之五的位置,再怎樣調整試卷難易度或評卷標準都是無法滿足其升學願望的,也即考生的學業狀況在現有教育考試制度下是沒法獲得認同的。這部分因為認知所帶來的矛盾與沖突,將會長期存在。

凡教育改革一定要服從素質教育的總目標,一定要有利於學生終身發展的價值導向,給予每位學生以同樣的發展機會。這是源於對每個人而言,其整體能力應該是一樣的,可能在學業評價中難以呈現,但一定在其它方面存有潛力,社會、傢庭要給予充分的時間和機會。所以,未來理想狀態的教育體系,也將會給這類考生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隻是這仍然需要假以時日。

看似紛繁復雜的高考改革,影響的目標是整體,即促使所有教育參與者都能按照學生成長的規律開展教與學。而就個體而言,在已有模式下的名列前茅依然有很大機會在新模式下繼續保持,雖然分數或指標所代表的優秀是表面的,但卻是源於內在的綜合素質,因此從根本上提升自己才是進步、優秀的根本路徑,也是應對改革變化的最佳辦法。

(鄭方賢 作者為上海市教育考試院院長)

5DCB4C2757F5E789
arrow
arrow

    kwa684k4s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